這篇文章是應台北愛樂管弦樂團所寫的文章

適合給剛開始接觸古典音樂會的朋友....

 

第一次聽古典音樂會就上手

文:林伯杰(Pokeymon)

 

很多人聽到要去欣賞一場古典音樂會,第一個反應可能就像多數日本人聽到英語般驚慌失措,連忙端出「我不懂」或「很無聊」或「要回家陪爸媽吃飯」等藉口推掉。其實古典音樂既不難懂也不無聊,以下是一位身為沒學過音樂、但迷戀古典音樂三十年的樂迷「寶奇夢」Pokeymon,誠懇無私地提供「第一次聽古典音樂會就上手」終極指南。


為什麼要怕古典音樂?

別被「古」字嚇到,Classical Music比較精準的翻譯應是「經典音樂」而非「古典音樂」。有道是昨日的流行,乃今日的經典,例如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兩百年前風靡全歐的程度,不輸給當今的小賈斯汀;而史特勞斯家族的圓舞曲在十九世紀末的維也納,可是最Hito的熱門舞曲。早年的流行歌曲,有時會被作曲家收編,例如莫札特到巴黎聽到香頌《媽媽請聽我說》,就改寫為《小星星變奏曲》;還有《兩隻老虎》在馬勒惡搞下,變成他的第一號《巨人》交響曲之送葬進行曲。

西方音樂歷經數百年的發展,留存至今只剩鳳毛麟角,現在的古典音樂,歲月已為我們篩選出精華中的精華,難聽的早就被淘汰遺忘,所以你大可安心服用。其實在我們生活周遭中,古典音樂如同匪諜般無孔不入,它透過電視電影等各種媒介,逼你不時聽聞,就連前陣子久石讓在台大體育館演出時,台灣名產「收垃圾音樂」----貝多芬的《給愛麗絲》也堂而皇之響起兩次。

流行是暫時,經典恆久遠,古典音樂最大魅力在於「耐聽」。試想,你可以一輩子反覆聆聽蕭邦的《幻想曲》(Fantaisie)而不膩,但你又能聽上周杰倫的《范特西》多少遍?


欣賞古典音樂的練功三部曲

很多人對於古典音樂的恐懼來自誤解,認為一定要了解音樂史、需懂得調性、對位、和聲、管弦樂法…等等,才能一窺究竟。其實你只要敞開心胸試著聆聽,便達到「初階樂迷」的基本目標。也許有段旋律讓你覺得想要跟著哼唱,或者有種節奏讓你想要跟著搖下去,甚至某首曲子害你聯想到初戀最美分手最痛的往事,這樣就夠了。

欣賞音樂就像男女交往,看對眼後便想多了解。若你喜歡上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,你便想知道什麼是小提琴協奏曲?作曲家的身家背景為何?為什麼要創作這首曲子?此時,恭喜你晉升為「中階好手」。

當你已經愛得不可自拔,接著你不由自主開始鑽研樂曲結構、小提琴的演奏技巧,乃至於走火入魔去進行「版本比較」,多方聆賞不同演奏家的不同詮釋,判斷出孰優孰劣,那麼你已是「高階玩家」。

 

怎麼對古典音樂會挑三揀四?

打開國家兩廳院的免費發行的「藝文指南針」,或上年代售票系統逛逛,你會發現台灣幾乎每天都有古典音樂會輪番上陣。畢竟古典音樂有太多類型可供你挑選,有氣勢磅礡的管弦樂曲,也有纏綿悱惻的器樂獨奏曲;有慷慨激昂的歌劇,亦有傾訴私情的室內樂。

分享我個人的愛樂歷程作為你的參考,我先是喜歡歌劇,再接觸交響曲,然後愛上協奏曲,兼聽器樂獨奏曲,如今正探索於室內樂領域。不過,就像打電動一樣,每個人的練功途徑不盡然相同,頂好從你覺得最容易打怪的關卡下手吧!

作曲家在創作時不會想討好所有人,某些樂種你「試吃」之後無法接受,那放棄也無妨,畢竟不吃海鮮還有牛排可選。


接著,讓我指引你幾種常見的古典音樂會形式:

套餐式的傳統古典音樂會(Concert)

音樂史上有一場名演,是1808年12月22日在維也納劇院的貝多芬新作發表會,作曲家親自擔任指揮。上半場開出第六號《田園》交響曲、一首女高音詠嘆調、合唱曲《榮耀經》、再加上貝多芬親自彈奏的第四號鋼琴協奏曲。下半場先是第五號《命運》交響曲、《聖哉經》、最後來個《合唱幻想曲》,總共長達四個多小時,這根本是挑戰觀眾的耐性,所以即使這些樂曲如今是超級經典,當晚的觀眾卻是反應平平(還有很多人偷溜走。)

現代的古典音樂會比較有人性,演出長度約略等於看一場電影,雖然你在音樂會上不能喝可樂嚼爆米花,但比電影更貼心的是,音樂會通常有一次中場休息。

典型的古典音樂會,大約於十九世紀後期成形,先來一首長度不超過十分鐘的序曲或管弦樂曲,用意或許是讓急急忙忙趕來的觀眾可喘口氣鎮定心情,接著是一首協奏曲,讓觀眾聚焦於擔任獨奏的明星身上。十五分鐘到二十分鐘的中場休息時,你可以去充飢喝水上廁所,接著下半場再來一首完整交響曲(或管弦樂組曲),這樣通常兩個小時便搞定,觀眾一點都不辛苦。


吃到飽的集錦音樂會(Gala)

某些特定時令或特殊場合,會有集錦式的音樂會,最著名的大概就是從前的「三大男高音」演唱會,帕華洛帝、多明哥、卡列拉斯輪番上陣獻唱。今天你所欣賞的【愛的禮讚】音樂會,結合了管弦樂曲、器樂協奏曲、歌劇選粹、還有在台灣難得可聽聞的管風琴演奏,這種演出形式滿足了「內行的看門道,外行的看熱鬧」之需求,有看有賺。


米其林大廚的獨奏會(Recital)

史上第一帥鋼琴家李斯特擁有攝人的魅力,所以他在十九世紀發明了獨奏會(Recital),因為光靠他一人魅力就足以扛起滿座的票房。李斯特也是把鋼琴橫向置放舞台的第一人,也因為他覺得側臉輪廓特別帥。自此,古典樂壇的明星與大師們前仆後繼地舉辦個人獨奏會,身為「出錢就是大爺」的你,可以從食材菜式(小提琴、鋼琴、長笛、聲樂…等),或主廚手藝(向名家巨匠進行朝聖,或只看帥哥美女)等多方進行抉擇。


麻辣火鍋款的歌劇(Opera)

歌劇是一種綜合性的表演藝術,結合了音樂、戲劇與舞蹈,還能順便觀看導演手法、舞台設計、服裝造型,堪稱All-in-One的極致享受。由於歌劇製作成本較高,所以在台灣演出的比率相對較低,倘若有歌劇演出千萬別錯過。至於有些人擔心看不懂歌劇在唱什麼,請放心演出單位都會準備中文字幕,只需知道故事在說什麼,歌手在唱什麼,其實歌劇比器樂曲來得更容易入門。

附帶一提,或許是因為韋伯的音樂劇《歌劇魅影》太受歡迎,很多人經常把「歌劇」與「音樂劇」(Musical)兩者搞混。最簡單的區別是,傳統歌劇多以所謂的聲樂演唱方式,而音樂劇歌手會配戴麥克風,不侷限於流行唱腔、爵士唱法、甚至嘻哈風來歌唱。


來去聽音樂會的事前準備

看電影之前,最怕朋友或網路上的「爆雷」與「劇透」,但欣賞音樂會則剛好相反,你若越熟悉即將聆賞的樂曲,屆時聆聽便能獲得更大的樂趣。除非你要進行「盲測」,否則最好先大致知道演出曲目為何,演出者來自何方,比較不會心慌意亂。

主辦單位通常都會準備節目單,提供這場演出的相關資訊,包括表演曲目、演出人員、樂曲解說等等,至於內容是厚是薄?本子是貴是免費?請直接洽問服務台。即使你在開演來不及讀完,演出時請不要企圖在昏暗的觀眾席繼續研究,既傷眼又辛苦,節目單也是你回家後複習的好材料,更是你進階的好參考。

即使懶得做功課,如今很多音樂會在演出前安排導聆,甚至表演當下即席解說,算是一種挺方便的速成懶人包。

 

古典音樂會的求生指南問與答

Q1.遲到怎麼辦?

聽音樂會不同於吃喜酒,得拖了一小時才肯上菜;古典音樂會也不同於流行演唱會,再大牌的音樂家也不會像瑪丹娜那樣敢拖上兩小時才開唱,可見學音樂的孩子一向最守時,所以務必準時於開演前入座。

一般而言,萬一遲到,館方會在適當的時間(通常是一首樂曲結束)再放觀眾入座,嚴格些可能要到中場休息才能進場。至於遲到可不可以退票?孩子,別傻了。


Q2.該穿什麼服裝?

舞台上的演出者多著西裝或晚禮服,所以你也別太隨便以示公平,不過現代人無需太過講究,一般輕鬆服裝即可。根據兩廳院不能公開的祕密,腳踩比較飛遜的拖鞋(或美其名為涼鞋),館方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行,但若穿藍白拖,肯定會被攔下來。

古典音樂會畢竟是一種從眾的集會概念,如果你不在乎世俗眼光,要穿比基尼或Cosplay應該也無妨。


Q3.可不可以拍照?

演出時禁止拍照錄影,這是最基本的要求,畢竟演出者有肖像權,音樂有智慧財產權之規範,至於非演出時間是否可拍照,每個表演場所的規矩不同。以台北國家音樂廳為例,過去只要進入到觀眾席就不可拍照,如今已開放演出前可自拍,不過謝幕時仍禁止拍照。(只是我永遠想不通,有些想偷拍的人,為什麼連閃光燈都不關,活活被逮呢?)

至於可否在音樂廳抓寶可夢,傳說中台北國家音樂廳有收訊屏障設施,所以連臉書打卡都很困難了,更何況是抓寶。


Q4.如何控制惱人的聲響?

由於古典音樂會講究的是「真實聲音」的傳送,所以任何細微的聲響都足以干擾演出。雖然開演前會廣播請將手機關為震動,但某些品牌手機震動時依舊會發出嗡嗡聲響,請務必留意。

咳嗽是音樂會上最令人痛恨的噪音之一,雖然我們都知道那不是故意的,可是偏偏在萬籟俱靜的情況下,咳嗽蟲最容易找上門。含顆喉糖吧,你著愛忍耐到樂曲結束,趁鼓掌時再順便大咳特咳。(此外,我有聽過鼾聲,倒是比較少聽到打噴嚏。)


Q5.拍手

觀眾的拍手的確是一門學問,所以連日本人都曾出過一本「拍手的規則」。其實早先的音樂會並沒有限制鼓掌的習慣,大家都很隨意盡情賞賜掌聲,演出者甚至還僱用鼓掌部隊。不過現今音樂會多要求觀眾於一首樂曲完整演奏後,如一首交響曲有四個樂章,一首協奏曲有三個樂章,再請觀眾一口氣施放掌聲。如果你不熟悉樂曲,請盡量不要搶頭香,這和馬路上搶綠燈是一樣的,搶快很危險的。


Q6.座位

觀眾席是一個蘿蔔一個坑,想要自行換位,屆時被趕很尷尬的。通常越前面的座位,票價越貴,但不一定是最好的位子。一個關於台北國家音樂廳的神祕建議,聲音的最好位置是二樓(即與舞台同層)10-15排之間,不過有人喜歡坐在前3排仔細觀看獨奏家的細微神情,有人偏愛居高臨下唯我獨尊的俯瞰角度,端看各自喜好。至於到底哪裡的音響最好,聲響專家說是在空中,不過要吊鋼絲聽音樂,未免太辛苦了吧。


Q7.安可

安可曲屬於隱藏版菜單,會不會演出,端看指揮或獨奏家的當下心情,有些比較吝嗇一首都不給,有些會因為觀眾太熱情而一發不可收拾。少數人會因為沒聽到安可曲而不開心不滿足,但請試想安可曲算是音樂家免費招待的甜點,是故不用刻意索求。


Q8.簽名

為了滿足觀眾可以近距離「觀看」音樂家,有些演出結束後會安排簽名會,但請多多體諒音樂家先前已使出洪荒之力來表演,請不要拿N本節目冊M張CD不斷索取簽名。

很多人為了搶排隊簽名,捨棄了謝幕與安可曲,我覺得這是既可惜又不太禮貌的行為。更何況,安可曲就像電影最後的彩蛋一樣珍貴啊,

 

聽完以後呢?

找出你愛的古典音樂,繼續向偉大航道前進吧!

 

arrow
arrow

    Pok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