鐵粉開箱文(原文刊自MUZIK雜誌)

 

林伯杰

 

卡拉絲現場實況大全集     1949-1964

長久以來,台灣樂迷對於唱片的選擇,偏好錄音室作品,在於追求詮釋上的臻至完美,不容一絲錯誤參雜其中,也因此現場實況這部分,反而常常被忽視。但要深刻了解一位演奏(唱)家,除了錄音專輯外,Live其實是更重要的體驗,例如,歌劇女神卡拉絲的現場錄音,往往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。

如我這般的卡拉絲鐵粉,她的全套錄音室作品早已重複收藏了兩套半,包括EMI版與2014華納重刻版,想要再挖寶,就只能從她的現場錄音找起,但除了各大劇院實況之外,市面上多有風衣版、海盜版等等四處流竄。過去EMI也取得母帶個別發行,卻未曾像華納古典今年如此大規模,取得最佳音源重新復刻並首次以大合輯呈獻。

算一算,卡拉絲的錄音室作品已有二十六套歌劇全曲,為何還要聽她的現場錄音呢?畢竟「Live」有一種錄音室難以傳遞的氛圍,那就是歌手在舞台上演出時,因戲劇動作、佈景服裝等加持,角色刻劃上絕對比在錄音間來得更真實。任意抽一齣卡拉絲歌劇錄音來比較,無論是陰險的馬克白夫人、兇狠的米蒂亞公主、絕望的托絲卡、精神狀況永遠不佳的露琪亞…舞台上的卡拉絲遠比錄音間的卡拉絲來得融入角色,更遑論單聽詠嘆調選曲,就想感受她的聲音演技,只算得上「井底窺天」。

 

另一種聆聽現場錄音的樂趣,可說是「成也觀眾,敗也觀眾」,像1951年卡拉絲在《阿依達》第二幕凱旋場景終曲,一口氣飆出長達二十秒的降E高音。這個未曾出現在樂譜的高音,自然不會出現於錄音室版本,但我們卻可以在墨西哥美藝宮這場演出中,聽到卡拉絲驚天動地的絕唱。或者在《安德烈謝尼爾》著名詠嘆調「他們殺死我媽媽」,卡拉絲僅是高音微微不穩,便引來敵對陣營的噓聲,旋即被更瘋狂掌聲壓制住。觀眾的直接反應收錄於唱片裡,不僅不會造成聆賞時的干擾,反倒是難能可貴的共同悸動。

華納古典2014年推出【卡拉絲全新復刻錄音室作品大全集】,已獲得專業樂評及樂迷的高度好評,2017年再挑出二十套歌劇現場演出實況,由法國頂尖的Art et Son錄音室進行母帶重製,大幅改善了音響品質。這些實況有多達十二齣是卡拉絲不曾在錄音室錄製過,包括早期卡拉絲以戲劇女高音出道時,1949年的威爾第《納布果》,接著1950年的華格納樂劇《帕西法爾》(義大利語演唱)、和1951年的威爾第《西西里晚禱》等,我們可以聽聞三十歲以前的卡拉絲聲音是何等「氣勢驚人」。

更珍貴的是,卡拉絲憑一人之力,所復興的幾齣古典時期與美聲時期歌劇作品,像是葛路克實踐歌劇改革的兩部傑作、董尼采第的《波里烏多》及《安娜波蕾娜》,還有貝里尼的《海盜》,都在此原音重現。而就算當時因彩排時間不足導致造成演出部分混亂的《弄臣》,時隔多年再次聆聽,也才知曉她在角色詮釋上的匠心獨運。

還有許多已成傳奇的經典名演,例如威爾第的《茶花女》,由於卡拉絲曾於1953年為七弦琴唱片錄製過全曲,導致EMI之後礙於合約始終無緣重新錄音,所以這場1958年里斯本現場實況,長久被公認是卡拉絲最佳的《茶花女》版本(當然西班牙男高音克勞斯也加分許多)。而董尼采第的《拉美默的露琪亞》,卡拉絲雖然曾錄過兩次,但1955年與卡拉揚的合作現場絕對更加精采。

 

距離卡拉絲1977年謝世至今整整四十年,每每聆聽這位女神的絕唱,心中只有「生不逢時」的遺憾,尤其當時錄影技術並不發達,我們僅能透過錄音與照片來遙想名伶風采。幸運的是,卡拉絲留下了1958年至1964年的五場音樂會錄影實況,包含珍稀的《托絲卡》第二幕,此次也以三張藍光片收藏其中。當然,敝人好話說盡,倘若你仍有疑慮,可先嘗試同步發行的雙CD精選輯,君應不笑我多情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卡拉絲 Callas
    全站熱搜

    Pok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