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出自「台灣音樂館」六月號電子報...
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歌,這首歌也許是刻骨銘心的旋律,抑或是隨心哼起的小曲,當我信步於台灣音樂館的資料室之後,接著漫遊於網路架構的台灣音樂群像資料庫,經意與不經意之間,找到了塵封已久的許多回憶。
這是一條用音符串起記憶的歲月河流。當我瀏覽到許常惠老師的網頁,想起小學參加兒童合唱團,那時練習許常惠以詩人楊喚詩作為詞、所譜寫之兒童清唱劇《森林的詩》,我們愉悅地唱著「頂著滿頭的露珠,小菌子從四面八方來集合了,排成一列列的小隊伍,讓風先生做指揮,在鋪遍野花的操場上開始作體操…」驗收時許老師來到我們那沒有冷氣的大禮堂,冒著汗卻笑咪咪看著我們邊唱邊跳,這些旋律如今我居然又能哼起。
●網路上檢索臺灣音樂群像資料庫相當便捷,彷如進入時空隧道遇見了年輕的許常惠老師。
隨著滑鼠滑動至台灣音樂群像資料庫中的「人物時間軸」,看著如許多為本土音樂奉獻的前輩照片,又翻湧出童年至大學參加合唱團,是怎般哼唱呂泉生與李抱忱的歌曲,無論是《杯底不可飼金魚》或《你儂我儂》,這些不只是文獻記載,而是一代接著一代傳唱下去的台灣歌謠。還有在沒有網路的年代,身為愛樂者的我,是如何透過王沛綸編著的「音樂辭典」,來汲取最基本的西洋音樂資料;以及在沈溺於貝多芬與威爾第之餘,江文也的《台灣舞曲》和馬水龍的《梆笛協奏曲》,是怎麼讓我回歸到對台灣音樂的私愛。
我的眼光不得不佇留在李泰祥老師這一頁,久久無法離去,因為正是李老師1979年那張《橄欖樹》專輯,啟蒙了我再也無法回頭的愛樂人生。遙想仍在黑膠唱片的時代,家中除了陳蘭麗《葡萄成熟時》混雜著西洋歌劇大拼盤等寥寥數張之外,《橄欖樹》竟是幼時的我最常自己拿來播放的唱片。那時,齊豫宛若天籟的歌聲搭配李泰祥截然不同於流行曲調的悠然旋律,為我開啟了一個美麗新世界,我豈知《歡顏》是電影主題曲,我又怎知《橄欖樹》被視為禁歌,對我來說,這就是音樂天堂!
當年家中的那張《橄欖樹》黑膠唱片早已煙飛灰滅,但透過台灣音樂館的典藏物件,我重新咀嚼李泰祥為何要創作這些歌曲之動機:「我再也不能忍耐了,音樂家應該真正行動的時候到了……我決心要從嚴肅的音樂工作崗位走入群眾,寫出有風格,也能表現我們在大眾生活裡最動人、精緻的感情,寫出眾人的歡喜悲哀,和對時代的感覺,並融合文學,透過大眾歌曲的形式,帶給群眾、走入生活。」
於是在成長的歲月,我貪婪地等待著李泰祥與齊豫合作的每一張專輯,包括1982年的《祝福》、1983年的《你是我所有的回憶》、1984年的《有一個人》,乃至於1985年李老師自己演唱鄭愁予的《錯誤》專輯,我無法像歌曲《情婦》中如同金線菊那樣善於等待,而當年的等待如今一一在台灣音樂館裡重逢,彷彿是和闊別已久的初戀情人相遇。我也在典藏物件中找到李泰祥的音樂劇《棋王》和音樂會《傳統與展望》等文獻資料,彷彿回到當年在台下仰望李老師的那位小粉絲。
後來由於自己從事唱片產業,終於有機會與李泰祥老師合作,可惜他已經罹患帕金森氏症,每每看到他孱弱的身軀仍抱持著偉大的創作意念,心中只有萬般不捨。如今李老師在今年一月二日離開人世,但他的音樂與史料不僅留存在台灣音樂館,更活在每個人的心中。現在,迴盪在我心中的旋律,竟是那首李老師親自配唱的廣告歌:「我從山林來,越過綠野,跨過溝溪向前行,野狼野狼野狼,豪邁奔放,不怕路艱險,任我遨遊…」
留言列表